Quantcast
Channel: 讀寫科學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

想念曾經並肩作戰的老朋友

$
0
0

本文為《不該被殺掉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如何加速現在瘟疫的蔓延》一書之推薦序,由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泛科學專欄作者「細菌人」陳俊堯老師 撰寫。

圖/IMDB

請想像下面這個狀況。你有一些工作上的伙伴,都是認識很久的老戰友。這些人能力強但難搞,不過你知道怎麼和他們相處。阿權龜毛得要死,你知道要留時間放手讓他做、別管太多。丁丁敢衝但是漏東漏西,合作時要多替他注意細節。小杜害羞內向但是細心,該讓他留守不要去找客戶談。在一個團隊裡待久了,你知道每個人的脾氣,也知道在遭遇不同狀況時該由誰出來搞定。這是一個可以信賴的團隊,有戰力的團隊,跟你們同期的公司倒了很多,唯獨這個團隊經過風風雨雨,不但撐過來了,而且成員們的互補還讓戰力變得更強。

但是突如其來的挖角,把一些成員帶走了。雖然也有不錯的新人補位,但畢竟不是老班底。你開始擔心,這個團隊還能不能維持原來的戰力,會不會走不下去了?

其實我也擔心,人類族群會不會也走不下去。

這本書的標題明確地指出問題的核心,要我們注意那些曾經存在人體內的微生物。在過去的觀念裡,微生物都不是好東西,我們巴不得看到它們全部消失。但是這些逐漸消失的微生物,都是在演化長河裡跟著我們的動物祖先們一路奮鬥過來的伙伴,在我們驕傲地使用抗生素武器、無差別地消滅膽敢接近我們身體的病原菌時,卻沒注意到過去的伙伴也同時在這些毒藥的攻擊下死去,一個一個從人類身體裡撤守消失。

而本書作者馬丁.布雷瑟醫師(Martin J. Blaser, MD)在研究上的豐富資歷,讓我們相信這份擔憂是必要。布雷瑟醫師是這個領域裡頂尖的研究者,名字出現在超過六百篇的研究論文上,從彎曲桿菌研究到幽門螺旋桿菌,近年關注低劑量抗生素對腸道菌相及宿主的影響,到 2016 年的研究都還是走在浪潮的前端。這位資深的研究者還寫了你手上的這本書,要讓更多人注意到這個問題。一些近年眾所矚目的細菌議題,例如多重抗藥性超級細菌、飼料添加抗生素促進動物生長、肥胖菌相等議題都包含在這本書的範圍裡。

story5Pic1

不該被殺掉的微生物》作者:馬丁‧布雷瑟

人類的腸道裡住著數百種細菌,但到目前為止能在實驗室裡培養,而有機會被仔細研究的種類,大概僅有一半,所以我們對腸道菌所知有限。這些借居在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種,可能也曾經住過我們祖先的腸道裡,並且以它們特殊的代謝能力,幫助人類甚至動物的祖先在這個星球上活了下來。這些我們身體天天親密接觸的異種生命,和人類的細胞系統早就熟識,但是我們在科學上對他們的瞭解卻很少。

多年來的默契讓我們的細胞在知道細菌要來前,就先幫它們留點什麼或備點什麼等著。就像你從經驗知道,室友回到寢室看到你的宵夜一定會分走一半,所以你早有準備,買了雙份雞排等著賣他。不過萬一你什麼都準備好了,那個跟你生活在一起的傢伙卻沒有出現呢?雙份雞排自己吃掉就好,但是少了細菌後我們身體過頭的反應就可能變成疾病。抗生素的出現大幅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不過抗生素無差別式的殺菌效果卻是不分敵友,這樣一來也就增加了晚上等不到「室友」回家的機會。糖尿病、氣喘、肥胖、過敏、胃食道逆流、發炎性腸道病這些現代疾病,或許都跟抗生素的使用有點關係。

團體裡有的人是刀子嘴豆腐心,看起來冷漠甚至帶有敵意,但卻是會默默幫別人瞻前顧後的低調救世主。你工作的團體裡有沒有這樣的人?或許你的肚子裡會有。作者提出證據說明,這些過去被我們認定的病原菌,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評斷它們的功過。拿會住在我們胃部的幽門螺旋桿菌為例。幽門螺旋桿菌被證實是造成胃潰瘍的病原菌,但是帶有幽門螺旋桿菌的人,胃食道逆流罹患率竟然比較低,罹患氣喘的可能性也比較低。是不是有一種可能,我們的祖先在長年的演化篩選中兩害相權取其輕,選擇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反倒過得比較好。我們這些後代子孫自以為發現了禍害根源,用抗生素除掉了這些被祖先保留下來的細菌。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在過去被細菌封印的(我們還不知道的)惡魔,是不是就變成了纏住我們的現代瘟疫呢?這樣的看法可能會在未來改變醫學治療的面貌,讓我們得以更細緻地去處理細菌與我們細胞間的互動關係,而不是拿抗生素來粗暴地大屠殺。

maxresdefault

帶有胃潰瘍的病原菌──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罹患氣喘、胃食道逆流的機率反而較低,該如何判對這位「室友」對你到底是好是壞呢?圖/YouTube

你或許被作者說服了,瞭解服用抗生素可能會有失去微生物夥伴的風險,但是當你躺在醫院裡,知道細菌在你血液裡游來游去時,你還是希望醫生趕快用抗生素來幫你戰勝病原菌。作者在最後一章告訴我們,在這個我們必須重新學習跟體內細菌相處的時代,該怎麼做才能降低不小心消滅這些肉眼看不見的盟友。

站在教師的角度來看,這本書還有兩個值得特別推薦的地方。第一是這本書由淺入深帶領讀者認識微生物和人的關係,從簡單的微生物概念談起,一路談到深入的研究裡去。另一個讓我很喜歡的特點是作者引入非常多研究上得到的實證,讓讀者像是跟在他身邊的小徒弟一樣,從每個實驗結果裡推得往下一步走的線索,而在一連串實驗後,能由各個面向的數據推出重要結論。這一個特點對有志成為科學家的高中生或大學生來說,能一步一步跟著大師解謎,必定是個很棒的閱讀經驗。

這本書並不只是科學證據和論述,其實讀起來更像是聽風趣的老教授在講故事。書中有作者在孟買染上沙門氏桿菌死裡逃生的經歷,也有幾個研究重要轉捩點出現時的感動現場還原,甚至帶著讀者穿梭時空回到二十世紀初或十九世紀初去看看當時的人和細菌。拿杯咖啡跟著這本書坐下來跟著作者解謎辦案,你會捨不得放下它的。


(八旗)0UAL0011不該被殺掉的微生物_立體書腰300dpi面

 

 

人體細胞和細菌和平「共生」已有數十萬年之久。它們的共生維護了人體的平衡與健康。但是現在這個伊甸園卻因為我們過度依賴抗生素、剖腹產等現代醫藥、醫術而備受干擾,成為一片荒野,那些無可取代的微生物似有滅絕之勢,且將引發人類嚴重的健康問題。

馬丁・布雷瑟博士研究細菌在人類疾病中扮演的角色凡三十餘年,他將透過一個個精彩的案例,帶領我們認識那些不起眼(其實肉眼根本看不到),卻對你我生活舉足輕重的微生物室友們。

不該被殺掉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如何加速現代瘟疫的蔓延》,八旗文化出版。

The post 想念曾經並肩作戰的老朋友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6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