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人類還無法承受,我還是要看到你!」── 我收到了一封來自未來的警告信,但《泛科幻獎》仍會繼續辦下去
「發生什麼事了?」在去年 4 月一個尋常上班日的下午,我看著幾位同事聚在泛科學主編雅淇的電腦前,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我不甘寂寞,站起來發問。 「國威,有人寄過來一篇文章,我覺得……有點怪怪的。」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編輯部收過各式各樣奇葩稿件,早就處變不驚了。而自從我不再負責編稿,把這工作交給雅淇之後也兩年多了,從來沒聽過她説這種話。 「轉寄過來給我看看吧。」...
View Article【Gene思書齋】專注於成長非成果,反而更成功的《心態致勝》
《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有誰不想功成名就?即使是魯蛇也想有意氣風發的一天,否則他們怎麼可能在乎誰是魯蛇、誰是溫拿? 所以市面上有多到像垃圾、品質更像垃圾的成功學書籍,可能有部分作者因此騙到錢,而魯蛇們只能在舒適圈中繼續安慰自己。 所以,當我讀到《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View Article專業知識寫作如何寫的不煽情卻令人有感?──《知識內容寫作課》
在寫作知識性文章的時候,「社會爭議」套路,不是每個人都能上手。接下來介紹的是一個大家都可以嘗試的套路,比起社會爭議來說,這個套路非常歡迎所有初學者,當然寫作一段時間的朋友們也都可以嘗試。 這個套路就叫做:有感創新。什麼叫做有感創新呢? 避開「科學情色」文章 圖/pixabay...
View Article這本談科學素養的書出版 22 年了,我們為何還在談科學素養?——《科學素養》
愛因斯坦曾言:「當我們的知識之圓擴大,環繞圓周的黑暗也跟著變大了。」(“As our circle of knowledge expands, so does the circumference of darkness surrounding it.”) 這句話是我最常在外演講時引用的名人錦句,也是時時自我提醒的警句。 by michellepais.From Visually....
View Article在科幻與科學之間,寫一座充滿故事的月球城市──《月球城市》作者 Andy Weir 訪談
編按:距離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已經 49 年了,探索月球也一直都是熱門的科幻題材。近不過,《火星任務》的作者這次的野心可不只有「探險」了,他直接在上面建造了一座超高科技大城「亞提彌思(Artemis)」!在這座城市裡,不只可以過月球移民生活,你甚至可以到阿波羅 11 號遺址去觀光!(天啊好想揪觀光團!) 以下這篇訪談聚焦在安迪.威爾(Andy Weir,...
View Article【Gene思書齋】認識主宰你健康與快樂的微生物世界──《我們也只有 10% 是人類》推薦序
近來流行一個說法,也就是這本書的書名《我們只有 10% 是人類:認識主宰你健康與快樂的 90% 細菌》(10% Human: How Your Body’s Microbes Hold the Key to Health and Happiness)所指稱的,「我們不過只有 10%...
View Article「認同請參與」才是提升科學、挽救媒體的關鍵──《新時代判讀力》推薦序
臺灣是個很重視理工科的社會,大部分高等教育大專院校都有理工科系,大量菁英是往理工醫農發展,臺灣的高科技產業、生醫產業和農業科技等工業也頗有競爭力。可是詭異的是,臺灣社會卻充斥許多偽科學論述,感覺和講求理性和科學的社會差距頗大,讓許多有識之士感慨。 社會充斥著許多錯誤的訊息與論述 @Pixabay 科學,屬於全世界人類共同的寶藏...
View Article基因也有「無間道」,精彩絕倫的癌症研究史──《p53:破解癌症密碼的基因》推薦序
充滿故事的癌症研究之路 追獵癌症的生物學成因,在科學研究史上,充滿各種峰迴路轉、曲折離奇的故事,讀這類科普書籍,緊張刺激的程度,甚至不下於小說,有些故事甚至可能更灑狗血。發現的首個人類癌症基因——Ras基因的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溫伯格(Robert A. Weinberg),在十幾年前就有好書《細胞反叛》(One Renegade Cell: How Cancer...
View Article【Gene思書齋】動物武器的演化與命運
《動物的武器:從糞金龜、劍齒虎到人類,看物種戰鬥的演化與命運》(Animal Weapons: The Evolution of...
View Article【Gene思書齋】最不為人所知的脂肪祕密生命
現代人和脂肪的永恆戰爭 出國唸大學時,老媽總是叮嚀:「一個人在外面,要好好照顧身體,記得多吃點」;三十而立後,老媽還是叮嚀:「一個人在外面,要好好照顧身體,記得少吃點」⋯⋯ 我從前很瘦,大學到碩一都只有五十幾公斤,不曾超過六十公斤。先是 SARS 的錯,不是得了 SARS 會讓身子暴胖,是因為我太會流汗,所以運動就是幾乎天天游泳,但 SARS...
View Article「就算人類還無法承受,我還是要看到你!」── 我收到了一封來自未來的警告信,但《泛科幻獎》仍會繼續辦下去
「發生什麼事了?」在去年 4 月一個尋常上班日的下午,我看著幾位同事聚在泛科學主編雅淇的電腦前,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我不甘寂寞,站起來發問。 「國威,有人寄過來一篇文章,我覺得……有點怪怪的。」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編輯部收過各式各樣奇葩稿件,早就處變不驚了。而自從我不再負責編稿,把這工作交給雅淇之後也兩年多了,從來沒聽過她説這種話。 「轉寄過來給我看看吧。」...
View Article【Gene思書齋】專注於成長非成果,反而更成功的《心態致勝》
《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有誰不想功成名就?即使是魯蛇也想有意氣風發的一天,否則他們怎麼可能在乎誰是魯蛇、誰是溫拿? 所以市面上有多到像垃圾、品質更像垃圾的成功學書籍,可能有部分作者因此騙到錢,而魯蛇們只能在舒適圈中繼續安慰自己。 所以,當我讀到《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View Article專業知識寫作如何寫的不煽情卻令人有感?──《知識內容寫作課》
在寫作知識性文章的時候,「社會爭議」套路,不是每個人都能上手。接下來介紹的是一個大家都可以嘗試的套路,比起社會爭議來說,這個套路非常歡迎所有初學者,當然寫作一段時間的朋友們也都可以嘗試。 這個套路就叫做:有感創新。什麼叫做有感創新呢? 避開「科學情色」文章 圖/pixabay...
View Article這本談科學素養的書出版 22 年了,我們為何還在談科學素養?——《科學素養》
愛因斯坦曾言:「當我們的知識之圓擴大,環繞圓周的黑暗也跟著變大了。」(“As our circle of knowledge expands, so does the circumference of darkness surrounding it.”) 這句話是我最常在外演講時引用的名人錦句,也是時時自我提醒的警句。 by michellepais.From Visually....
View Article在科幻與科學之間,寫一座充滿故事的月球城市──《月球城市》作者 Andy Weir 訪談
編按:距離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已經 49 年了,探索月球也一直都是熱門的科幻題材。不過,《火星任務》的作者這次的野心可不只有「探險」了,他直接在上面建造了一座超高科技大城「亞提彌思(Artemis)」!在這座城市裡,不只可以過月球移民生活,你甚至可以到阿波羅 11 號遺址去觀光!(天啊好想揪觀光團!) 以下這篇訪談聚焦在安迪.威爾(Andy Weir,...
View Article【Gene思書齋】認識主宰你健康與快樂的微生物世界──《我們也只有 10% 是人類》推薦序
近來流行一個說法,也就是這本書的書名《我們只有 10% 是人類:認識主宰你健康與快樂的 90% 細菌》(10% Human: How Your Body’s Microbes Hold the Key to Health and Happiness)所指稱的,「我們不過只有 10%...
View Article「認同請參與」才是提升科學、挽救媒體的關鍵──《新時代判讀力》推薦序
臺灣是個很重視理工科的社會,大部分高等教育大專院校都有理工科系,大量菁英是往理工醫農發展,臺灣的高科技產業、生醫產業和農業科技等工業也頗有競爭力。可是詭異的是,臺灣社會卻充斥許多偽科學論述,感覺和講求理性和科學的社會差距頗大,讓許多有識之士感慨。 社會充斥著許多錯誤的訊息與論述 @Pixabay 科學,屬於全世界人類共同的寶藏...
View Article基因也有「無間道」,精彩絕倫的癌症研究史──《p53:破解癌症密碼的基因》推薦序
充滿故事的癌症研究之路 追獵癌症的生物學成因,在科學研究史上,充滿各種峰迴路轉、曲折離奇的故事,讀這類科普書籍,緊張刺激的程度,甚至不下於小說,有些故事甚至可能更灑狗血。發現的首個人類癌症基因——Ras基因的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溫伯格(Robert A. Weinberg),在十幾年前就有好書《細胞反叛》(One Renegade Cell: How Cancer...
View Article【Gene思書齋】動物武器的演化與命運
《動物的武器:從糞金龜、劍齒虎到人類,看物種戰鬥的演化與命運》(Animal Weapons: The Evolution of...
View Article【Gene思書齋】最不為人所知的脂肪祕密生命
現代人和脂肪的永恆戰爭 出國唸大學時,老媽總是叮嚀:「一個人在外面,要好好照顧身體,記得多吃點」;三十而立後,老媽還是叮嚀:「一個人在外面,要好好照顧身體,記得少吃點」⋯⋯ 我從前很瘦,大學到碩一都只有五十幾公斤,不曾超過六十公斤。先是 SARS 的錯,不是得了 SARS 會讓身子暴胖,是因為我太會流汗,所以運動就是幾乎天天游泳,但 SARS...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