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指著說是「化石」,肯定不會高興,因為這意謂著自己觀念陳舊僵化,該被淘汰。
但對於愛化石跟研究古生物的人來說,化石代表的卻是不斷的演變,是啟迪跟顛覆的源頭,就像小時候埋入地底的時空膠囊,長大後挖掘出來,恰恰提醒了自己曾經歷過什麼。讓習慣「世界就是這樣」,甚至抱怨世事一成不變的自己,獲得重新出發的動力。
化石是整體地球生命的時空膠囊,是演化論最好的佐證,是「以史為鏡」的終極版。要找到足夠的化石證據來證明演化的歷程,得靠地質學者跟古生物學者,與許多跨領域專家不斷努力。就在最近,化石又接連顛覆了我們的認知,例如今年六月,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人發現封存在琥珀裡的古鳥類,保留著至今最完整的幼鳥羽毛及皮膚。同月,德國馬克思普朗克演化人類學機構(Max-Planck-Institut für evolutionäre Anthropologie)主任赫勃林(Jean-Jacques Hublin)在《自然》發佈的研究指出,在北非的摩洛哥發現 30 萬年前的智人化石與遺跡,打破了「智人源自20萬年前東非」的考古學共識。這些發現,彷彿幫整個世界找回了失落的記憶,總是讓我這個科宅感動不已。
雖然我從小就常去科學館遛達,但對於化石跟古生物的演變還是一知半解,直到讀了《25 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總算有了完整的認識,糾正自己不少錯誤觀念。本書作者唐納‧波瑟羅可能是最懂得說故事的古生物學家,在本書中精選了 25 種關鍵的生物化石,包括化石界的明星三葉蟲、巨齒鯊、始祖鳥;以及不顯眼,但在作者筆下卻閃閃發光的古笠螺、頂囊蕨、跟半甲齒龜。
這本書將會告訴你,為什麼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其實根本不存在。埃迪卡拉紀那些莫名其妙的生命形態隱藏了多少謎題。烏龜的殼哪裡來? 吃炸雞就是吃恐龍?河馬跟鯨豚原來是近親?歐洲人把馬首次帶到美洲大陸?其實美洲才是馬的誕生之地!
隨著作者不疾不徐梳理萬千化石證據,你將跟我一同理解蛇頸龍的脖子為何那麼長,尼斯湖水怪為何只存在於相信者的腦中。蛇如何失去了腳,鯨豚怎麼回到水中,而星際大戰也取材的地球最大陸地哺乳類副巨犀,為何消失在地球上。
興致盎然地探究完眾多生命的起滅後,作者在最後一刻話鋒一轉,沉痛地預見了人類自取滅亡的未來。化石所揭示的證據固然令人長見識,然而在知道我們從哪裡來之後,人類是否能正確地選擇該往哪裡去?
—-
本文原發表在香港linepaper。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臉譜出版。
The post 化石是整體地球生命的時空膠囊 ──《25 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